【澳比德全屋定制】1㎡也可以打造一个万能衣帽间!
“梦想中的衣帽间”,试问哪个女人不想要?我也不例外,也想要属于自己的衣帽间!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可惜,我的家并不大,在户型格局上实在没有余裕的空间可以实现独立衣帽间。
我的主卧室,只有一个大衣柜,总长度仅两米。我和先生各占一半,属于我的部分只剩下一米长。
作为一位年轻的职场女性,仅有一米长的双开门衣柜,未免太寒碜,它甚至比我在大学宿舍时代的简易衣柜还要小。
基础平面格局
先看看我的主卧室平面图吧,是很常见的中规中矩的布局。衣柜布置在门口走廊处,临近主卫生间。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三个关键改造点
搬进这家几年来,我一直凑合着使用这个小小的衣柜。我的衣服不算太多(自认为十分节俭),但毕竟衣柜太小,只能勉强使用着。梦想着,有一天能住进大房子,好好享受下大衣帽间…
2013年春天,我的偶像——日本“收纳教主”近藤典子老师的新作《打造一个仅仅有条的家》推出了中文版。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了!书中传授的观点极易操作,当时突然有了灵感:“能否试试把自家主卧室优化,打造一个更便利的衣帽间呢?”
说干就干!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人:最短动线
所谓的“动线”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人喂了完成一系列动作所走的路。显而易见,走的路越短、路线越笔直不绕弯,效率越高、人花费的精力越少。
早起7件事:起床→洗脸→护肤→化妆→更衣→戴饰品→穿鞋→出门
即使在一间小小的主卧室,也有着关于动线的大学问。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before
我试着用红笔把自己早起后完成七步骤的路线画出来。
真是不画不知道,一画吓一跳!
爱赖床的我,早起总是争分夺秒地冲出门。
难怪我总是徘徊在迟到的边缘,敢情我在一个主卧就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啊…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after
调整:
护肤:从梳妆台转移至卫生间
全身镜:从墙角调整到衣柜对面
鞋子:从玄关改为放在主卧
虽然只是稍微挪动了下物品的位置,改变了生活小习惯,但是非常奏效!每天省事儿多了,起晚点也不怕,5分钟收拾完毕,冲出门
其实,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把梳妆台和衣帽间融为一体,要多方便就有多方便!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物:高效收纳
衣柜的长度和高度不仅有限,内部格局规划也十分传统,刚看到它时,第一反应是:“这怎么够用?!”另外,还有好几个很不方便使用的部分:
长衣挂好,下部仍有300mm左右空置,有点浪费空间。
虽然有三个抽屉,却很浅,只能放内衣,无法放普通衣服。
怪的底部区域,非常难用。即使放个收纳箱,搬出搬入也费劲儿。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拆空衣柜内隔件
衣柜中原有的层板、抽屉、侧隔板,本是为了使用便利而设计的,实际却约束了使用者,反而产生了各种不方便。
与其束缚,不如自由。拆空衣柜的所有内隔件,把它还原成空荡荡的状态,然后再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重新布置。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调整后的收纳模式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看看改造完的样子吧!
如果想省心又省力,可以选择定制衣柜,给大家看看案例: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立起来的衣服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是近几年来非常热销的一本日本整理书。其中关于“立起来的衣服”的绝技,我早就跃跃欲试,可惜之前木质抽屉太浅,不能立着收纳衣物。
这回,终于夙愿以偿!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意想不到的好处
只要好好折叠,几乎所有的衣服,无论多么柔软或形状多么不规则,都可以立起来。
这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必过于纠结过程和细节,方法融会贯通后,也并不需要严格按部就班折叠。关键秘诀在于——折好后,从侧面看起来呈现“A”字形折痕的长条立方体。
平折的衣服容易产生折痕,但立着放衣则不然。正确抚平并立着叠放的衣服,是不易产生折痕的!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书架”的既视感
立着叠放衣服最令人愉悦的地方,就是会得到一个如同“书架”般清爽的衣橱。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所有衣服都好像书籍一样整齐纵向放入,一切都能一目了然、清爽工整!将“书脊”竖着插入抽屉或储物盒。取放任何一件衣服,都不会搞乱其他衣物。
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选择抽屉型容器来存放立起来的衣物。根据抽屉的高度、深度、宽度,将衣服折叠成相应的长方体尺寸,是用足空间的关键。
物品之二:小饰品
我的衣服不多,但佩饰却不少。如何利用有特点的佩饰让朴素的衣服出彩,也是令我痴迷的一件事。
为了收纳那些耳环、胸针、项链,这几年我没少想过办法。比如用自封口的小袋一件件装好饰品。层叠首饰盒甚至独立的首饰柜都曾买来试过。
可是,没有任何一种让我感到真心好用。它们确实收纳了饰品,但是实际搭配衣服时,常常要快速地更替、比较、选择,而这些收纳方式,都不能让人一眼就看到所有的饰品,挑起来很不方便。
直到去年,我才找到可以挂在柜门内侧的饰品收纳神器!
无纺布首饰挂袋,它表面有一层透明薄膜。一面是小格子,可以放胸针、耳环、戒指;另一面是魔术粘钩,可以挂项链。一口气买下两个,用木螺丝拧在柜门内侧,左门挂一个、右门挂一个。
打开柜子,两侧是所有的配饰、中间是当季的衣服,身后是全身镜子。一目了然、轻松搭配!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如果你家的衣柜是推拉门可能就不太适合首饰挂袋哦,不如定制一款属于自己的梳妆台,所有的佩饰都统统装得下。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物品之三:登机箱
我经常需要短途出差,登机箱必不可少。过去,我的登机箱是放在走廊的公共收纳柜里面,每次使用都要拖进卧室。自从改放主卧衣柜后,实在太方便了!
准备出门前,拿几身衣裳、包几件内衣、从身后卫生间取出旅行洗漱袋。还不忘带两三样小首饰。分分钟搞定,出发!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物品之四:干洗衣篮
我家大约隔几周干洗一次衣服。以前每次送洗时都得先挑出要洗的,再用袋子装衣服,甚是费事。于是这次改造,就在衣柜里面放置一个多用途脏衣篮。
平时要干洗的衣服直接扔进去,待攒了几件之后,把内置袋子一拆一拉,就是一个可肩挎的包(也可用大号购物纸袋替代)。
上班时,把脏衣袋提着顺路送去干洗店,完全不用花额外时间送洗。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物品之五:挂烫机
刚穿了一天而无需立刻洗涤的衣服,称为:“次净衣”。
你会怎么处理它?直接放回衣柜?总觉得会有卫生问题。一直挂在外面?又不知 下次搭配是何时。这个问题再冬天尤其常见。
我的推荐做法是:回家脱下外衣之后,马上用挂烫机“刷”两下,不仅完成了消 毒,更为下次穿衣时刻准备着,保持最佳状态。
事情虽然不难,但是很容易偷懒。如果挂烫机位置不便或者平时一直折叠收在原包装里,就更懒得去用了。
为了督促自己每天坚持做,挂烫机的位置必须捷顺手,越靠近衣柜越好。衣柜附 近如果事先预留了电源插座,就再好不过了。
每天进屋脱下就马上熨,绝对不要犹豫拖延。给衣服做个舒服的蒸气浴,一分钟 即可整洁如新。简单可以替代勤劳!
物品之六:鞋子
我的鞋子原本是放在玄关柜里,本着动线最短原则,全部转移到了主卧室。没有买专门的鞋柜或鞋架,而选用宜家的白色布艺鞋盒,进行自然摞放。
鞋盒高160mm,5层就是800mm高,刚好和旁边的四斗柜基本齐平。二者都是白色,视线上齐整和谐。
鞋盒一共15个,这便是我全年所有鞋子的数量上限了。穿着不舒服的鞋子、太旧磨损的鞋子、超过一年没穿过的鞋子,全部处理掉。
希望以此来控制自己的购物欲——不要轻易出手,出手就不能买太差。想要买新的,必须先仍旧的。慢慢我发现,这一招确实有效!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物品之七:明日之衫
据说女生出门前搭配衣服磨叽的平均时间是10分钟。挑、穿、脱、换,再加上鞋子和饰品的选择、犹豫…总之,像我这样的赖床症重度患者,晚起后还得搞半天穿搭,估计就得天天迟到啦!
在前一天晚上,提前挑选搭配好第二天的穿搭,连衣服带饰品挂好,鞋子也配好。早起不会费时纠结,穿上就走!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光:加载改善
接下来,进入第三个步骤——灯光改造。
在过去几年的使用中感觉最不方便的就是灯光。
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光源一般是来自顶灯,我的卧室也是如此。如果我面对镜子,灯光实际照在我的背后,镜中脸上成了阴影区,亮度不足,导致无法看清。
一直都想要改造,但是因为装修时未预留电位,不知如何下手才好。
镜前灯DIY!
前段时间,终于从网店淘了一款热卖的镜前灯,灯具挑选了与镜框接近的青古铜色,它最大的特点是自带开关。
因为原来没有预留电位,所以选择直接走明线。
眼线足足有5米长,沿着镜子背后,踢脚线,一直延伸到床头边的插座。线虽然长,但很隐蔽,不显眼。自己动手用卡件将电线固定好。
它几乎就是一盏即插即用的台灯!
如女主角般闪亮
长条形镜前灯,选用了色温4300K(开)的白色荧光棒,显色号,亮度也足够。
从前方上部均匀打过来,显得镜中人五官清晰,显得镜中人五官清晰。连身后衣柜内部也照得清清楚楚,柜门背后的饰品闪闪发光。
改造后,真心感觉,每天穿衣都提升了一个level!
(图片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生活品质,无关乎钱,只关乎你。衣帽间是女人宠爱之间的地方。
只是,再大的衣帽间也装不下每到换季时就感觉无衣可穿的女人心。
衣服、鞋子、包包,你永远不会嫌多。唯有“少而精”。少买点,买好的,买舍不得扔的,买第二眼仍钟情的,才能保持家的整洁。只留下现在喜爱的,用心塑造自己的风格。
(文章来源:澳比德全屋定制公众号,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