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 | CIVRO携手“建筑主义+”研讨分主题,助力为中国设计发声!
IDF“建筑主义+”巡回论坛访谈回顾
“+”意味着添加,融合,代表着无限可能,“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无限潜能,那么当建筑主义融入室内、时尚、艺术……,“建筑主义+”又会带给我们怎么样的惊喜与火花?2018年度首场IDF“建筑主义+”巡回论坛5月29日落地武汉,共同探讨“建筑主义+”带给我们的设计新思路。
2017年,为传播德国标志性设计奖所倡导的“全建筑·大设计”的理念,国际设计论坛(IDF)将“建筑主义”列入年度设计研究分主题之一,携手CIVRO希洛系统门窗在全国各地展开主题分享交流。2018延续去年“建筑主义”这一设计分主题,添加包括生活美学、时尚趋势、新商业空间、建筑风水等跨领域的专家展开主题分享交流,围绕“建筑主义+”主题在武汉、上海、苏州、青岛、福州、西安等地举办多场IDF“建筑主义+”2018年度巡回论坛,并开展IDF“游建筑·探艺术”2018全球游学之旅等系列活动!
媒体访谈时刻
覃思-“建筑主义+跨界,有更多的视角去思考设计”
澳门“全能跨界设计师”覃思
覃思被誉为“全能跨界设计师”,“建筑主义+”跨界,玩的不是跨界而是换个角度去思考设计。
在覃思看来,建筑应该是所有文化的大成,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载体,因为任何建筑都承载了当时的历史、人文、艺术、经济、技术等多个维度,所以建筑主义应该是一个立体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不管是建筑师,还是室内设计师,都应该探讨。很多人说自己的跨界,其实个人认为,只是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我的作品而已,这也是我的设计理念,跨界让我学会了换角度去思考不同的设计,带来更多的可能。
李国华—“建筑主义+时尚,从生活去思考设计”
香港时尚趋势专家李国华
提到时尚,作为时装设计师出身的李国华对时尚潮流有着非同一般的敏感触觉,而且跨越家居、室内设计等不同范畴,“建筑主义+时尚”,学会的是从生活层面去思考。
建筑与时尚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如今很多设计的灵感都源于建筑,其实无论哪种设计,所有东西都是共通的,不管是建筑、房子、衣服、产品,最终都是给人用的,其实我们都是生活的设计师,在表达自己与生活发生的关系。
作为一个设计师,能够掌握比例、颜色、材料,这些是基本,从生活层面去思考、表达,从而呈现出感动人的作品,才是好的设计。李国华老师现场分享了自己从服装设计到不同领域的作品,阐释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传达出的生活态度。都说设计源于生活,李国华的很多设计灵感都是源于生活或者去解决生活的需求,通过设计师的巧思将功能与时尚完美融合,这是“+”带给李国华老师的设计感悟。
陈彬—“建筑主义+设计武汉,助推城市升级形象升级”
武汉设计联盟学会会长陈彬
“建筑主义+”2018年度巡回论坛同时也启动了“设计武汉”项目,武汉设计联盟学会会长陈彬先生陈彬老师也分享到,看任何一个城市的建筑,不能单纯仅看建筑本身,要结合城市的发展脉络、历史其及在地的文化去思考。因为历史原因武汉的建筑,每个时期都有其很有意思的建筑,但是随着后来城市进程的发展,城市建筑越来越相似,相对比较乏味,不过从本次双方力量联合打造“设计武汉”战略项目也能看到各方对城市提升的认知在开始转变,政府、设计师等各方的加入,让未来武汉的城市形象升级让人很向往。
贺文广—“IDF建筑主义+,助力中国设计师成长”
广州设计周执行总监 贺文广
贺文广先生解释,IDF一直在服务设计师,帮助解决设计师所面临的痛点,助力中国设计师成长,本次探讨“建筑主义+”这样一个主题,就是希望唤醒更多在美学教育体系下诞生的室内设计师,能用全建筑的思维视角去思考空间设计,提升中国人居生活空间的品质和环境。
冯涛—“建筑主义+希洛系统门窗,赋予产品更多设计理念”
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涛
谈到希洛系统门窗与“建筑主义”的联系,冯涛先生分享到,作为门窗企业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专注做产品,但是现在我们还想借助设计师们的作品将产品设计、技术的转化成建筑内涵,传达给最终的消费者,希望给产品赋予更多的人文色彩,从建筑的源头开始,将产品融入到建筑空间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