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建材供应链的入局者或带来行业洗牌期?
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过头来,我们很难去想象只持有非智能手机的生活,不能随时随地购物,无法点外卖甚至不能与家人朋友视频及语音聊天等等……
在家居建材供应链行业,有一群人也因为移动化和互联网化享受到了“红利”,当然他们布局的范围不只是家居辅材,还有家居主材,甚至还可能会涉及到家具软装供应链。供应链行业的热度,没有停滞过,而入局者的广泛程度,值得持续关注。
(图片来源:艾度巨迪公众号)
业内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对供应链行业投入了不少关注度,但是,却过于聚焦在辅材供应链行业里。实际上,家居建材供应链行业存在着非常多的玩家,它们各成一派,各自为战,虽然现在行业内暂时没有出现模式特别好或引起诸多模仿的企业,但这些不同的类型同样值得关注。
家装公司布局供应链:有标准化与非标之分,有硬装与软装之分
家居建材供应链可以笼统地分为主材供应链、辅材供应链以及家具软装供应链。近期,一些原有的软装企业已经开始变相为装修公司等b端企业提供家具软装供应链服务,而这样的例子在整个家装行业中并不少见。
(图片来源:艾度巨迪公众号)
在实质上,装修公司只由三部分组成:材料、设计和施工。装修公司如果做供应链平台,一方面会涉及到开放程度的问题,即究竟是只服务于自身体系,还是同样也服务于其他公司。
如果是前者,一家装修企业一年的业务量并不大,要依据此直接跟品牌商达成战略合作,不一定能够拿到比纯供应链平台更低的服务价格;假如是后者,会有更多的装企愿意在它的体系上去拿到更多的产品吗?不一定。
再者,供应链服务所必须的仓配能力、配送能力又会要求装企投入大量的资金做好落地服务,然而,它们并没有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再加上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问题,要想平衡好供应链体系里面的产品配比,更是难上加难。
(图片来源:艾度巨迪公众号)
如果光是想产品要价便宜、服务一体化,就去盲目做供应链,这条路明显不适合于装修公司。不过,装企的优势在于离消费者最近,它可以通过套餐化的方式尽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通过数据的不断积累完善自身供应链体系的库存与占比,这一点对于供应链平台的后期建设还是较为重要的。
跨界入侵者如某东、某宝,家居建材供应链这块蛋糕引发众人抢食
最近在跟不少供应链企业沟通时,多数都表示某东跟他们谈起过合作事宜,它们中既有做辅材供应链的,也有做软装供应链的。同时,不少从业者询问,是否了解某东对家居建材供应链这块的实际布局情况,由此来看,某东等跨界入侵者在供应链行业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图片来源:艾度巨迪公众号)
某东的优势其实是渠道与流量,它掌握着销售前端,有较大的C端资源,同时具备全国性的标准化交付物流体系,自营也是某东本身非常重要的一大优势。
不过,某东的产品体系是全国性的,它在各个地方都建立了自己的仓储系统,自营商品之所以能做到快速抵达用户手中,也是因为它在当地建仓,便于快速交付。
但某东的基因是toC端的,如果是做辅材类产品的话,某东的流量优势并不能起到多少作用;倘若是做极度个性化的主材产品,某东不一定有能力在行业内“开先河”,将大多数主材产品搞到线上进行线上大批量的交易。家居建材商品的电商化一定是一个趋势,但它目前还无法在广泛程度上成为可以预见的未来。
(图片来源:艾度巨迪公众号)
如果未来的家居建材供应链市场足够开放的话,家居建材市场在未来应该处于较为激烈的竞争状态,那它就有可能形成入局者各自为战的局面。无论是家装公司、地产公司、纯供应链平台、材料商、工厂,或者是跨界入侵者,都能够在其中分一杯羹。
如果供应链行业在2020年左右会迎来洗牌期,行业内可能会涌现出一两个真正的巨头,在这期间将会有非常多的企业被迫倒闭。
撇开洗牌期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谈,如果只从入局者现在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摊在纸面上进行对比,或许更能够看出点“结果”。
(图片来源:艾度巨迪公众号)
在整个家居建材供应链行业刚刚起步之机,比起统一的看法,不同的猜想和争论或将引起行业人士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当然,我说的,也可能都是错的。真正具有预见性的结论,只有通过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从前人的过失中吸取教训,在试错中得到成长之后,才能够得到印证。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但愿风雨过后的供应链市场,会跟风雨过后的城市一样,在酷暑之后,为人人送上一阵清凉。
(图片来源:艾度巨迪公众号)
(文章来源:艾度巨迪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