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还是去中心,两种流量模式下家居企业如何站队
随着垂直电商平台的崛起,综合电商平台被分流已经大势所趋。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今年双十一成交来看,基于平台的B2C流量整体已经进入顶峰瓶颈状态乃至呈现下滑趋势。
理论上,一个平台的总流量有相对峰值,平台方理所当然的是要实现有限流量的最佳配置,配给谁呢?平台已经形成一套流量配发规则,总体来讲体量越大的商家搜索权重越大,获得平台流量配发就更多,从而尤其在促销活动期间获配流量更高催生零售额就越大,继而再获得系统推送资源就更多,在一个良性循环推动下,平台品牌商家已经形成强者恒强的局面。
(图片来源:艾度巨迪公众号,侵删)
中小商户基本上没有可能再享受互联网流量红利了,已入场的品牌流量成本大多达到10-15%,但触电新品牌流量成本却已高达20-30%,有专业人士计算今年双十一流量成本已经达到700元/人了。但新入场者除了大规模高成本的推广投入,争夺流量,否则基本没有机会。
面对流量瓶颈,阿里给出的解决方案总归起来就是新零售,线上线**量融合。阿里CEO说2017是新零售元年,那么2018年的成绩可以说是重度依赖于新零售了。
(图片来源:艾度巨迪公众号,侵删)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双十一游戏规则的核心在于新零售模式的推进,凡是参与商家一律要签约新零售合约,条件是有可开通新零售的实体店铺50家以上,3个月内线下贡献业绩不得低于100万。如果说2017年双十一1682亿是新零售的试水,那么2018年2315亿则是重重的发了一拳,多出来的633亿,极大部分就是线**水的线上过单而已。
但也不能简单理解为过流水,因为多方财务分账模式的打通,最终受益的是用户,不用再为到哪里最划算而纠结,也不用为无法体验而苦恼。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其实也解决了厂、商、场及平台几方的根本问题,大融合才是这场战役最终变成和平共赢的根本。
(图片来源:艾度巨迪公众号,侵删)
阿里系对互联网零售的理解与把握登峰造极,无论**怎么演说双十一的目的是要快乐,但仍回避不了它的本质就是促销,即绝对成交。
但去中心化已经成为当前主流思想,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安装更多APP或者找到某个APP从而开启购物旅程,人们往往更容易被朋友分享的一条连接文案所打动,基于对朋友的信任从而直接在连接中直接购买,朋友圈的带货能力仅微商一个口径就足以证明它势能的强大。
(图片来源:艾度巨迪公众号,侵删)
作为积极拥抱互联网的泛家居业实体品牌到底应该怎么办?来自专业电商代运营商给出了几条务实建议:
1.统观双十一丰收的泛家居大牌,大部分是老板信念坚定,好多都是二代掌舵,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参与进来;
2.其次是他们在组织架构上把电商部视为市场部和渠道拓展部的综合体,既承担品牌宣传溢价又创新多元渠道收益;
3.再则是产品研发方面既有网购产品,也有实体同款同价产品,还要有形象产品的组合方案;
4.另外是必须要重视内容的输出和足够的引流渠道建设。
做不到这几个基本点,电商这条路暂时可以考虑不要走。但大势当前,让企业们不走也是不行的。因此另外抽离来看,无论新零售还是去中心,都离不开人货场,搞好自己的货,哪里有人去哪里,哪里有场在哪里,跟上步伐,就是王道。
(图片来源:艾度巨迪公众号,侵删)
(文章来源:艾度巨迪公众号,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