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导演里我只服了她
前有变形金刚余热未过,后有小黄人卖萌狙击,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许鞍华最新作《明月几时有》上映,首日收获了接近2000万票房,一举刷新了她最好的成绩。(《桃姐》首日1200万、《黄金时代》首日800万)。与此同时,《明月》在豆瓣上的观影评分与许鞍华的前作对比:
评分和口碑很折中,有人感慨:难道许鞍华已经走下了口碑的神坛?港真,未必。这个分数,小编觉得有点低估了《明月》的价值。或许因为观众的期望值太高,但《明月》至少算得上是近期最有诚意的一部国产电影。
对《明月》持怀疑态度的观众,大多数觉得它“节奏太慢““支线太多“,甚至有抱着看“彭于晏手撕鬼子“心态的观众吐槽肾上腺素不能得到分泌和宣泄。事实上,回顾许鞍华的作品,似乎没有哪一部是靠单刀直入的表达去吸引眼睛的。在这部电影里,小编看到的是一个如常去做自己的许鞍华,一个依然专注于“小人物、小细节、小故事“的老女孩。
《明月》讲述的是在**战争年代,以方兰(周迅饰演)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展开秘密行动,成功营救包括盾、邹韬奋、柳亚子等在内的数百名文化人士撤离香港的故事。抗战题材的故事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就会变成主旋律的英雄主义电影。但许鞍华并没有用上帝的视角去描述当时的形势和战争场面,而是选择与宏大的叙事划清界线,将注意力集中那些无名英雄以及他们家人的生活琐碎,用长镜头或特写呈现人物最细微变化,用细节丰富角色的完整性。
先看看本片的主角方兰:她会为男友耍嘴皮式的求婚而闹心;会为生活中的材米油盐而操心;也会像大多数女孩子一样因为27岁还没嫁出去而被老妈叨唠;带着别人逃命还不忘一脸懵圈地问一句“几点钟要送到啊?“……. 所谓的英雄,骨子里其实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邻家小姑凉。
再看看方母(叶德娴饰演):“收买“租客的米饼本可以放三个却只放两个,多了一个怕便宜了别人;租客不续租了,转身端起米饼就走,白眼翻到了天花板上;知道女儿要去革命,摞下一句“你死不重要,不要连累队友“…… 寥寥几个细节,就把小市民包租婆形象刻画得毫不逊色于《少林足球》里的元秋。
在许鞍华平静的镜头语言之下,《明月》里的每一个角色就像那个时代里的“贵姐“(《天水围的日与夜》,鲍起静饰演)或者“阿娥“(《女人四十》,萧芳芳饰演)一样普通。她就像一面放大镜,从细微之处入手去描摹和审视这些角色身边触手可及的生活细节,讲述环境的改变如何成就一个人的改变,以及一个人的经历如何折射他身处的环境,然后用冷静地告诉观众,这就是她们(或者是我们)的生活。
除了人物设置着眼于“小“,许鞍华在《明月》中对环境的描写也是十分克制和内敛。影片中的烽火岁月,如果换作其他商业导演?拍摄,很可能又是炮弹和大火纷飞的视觉轰炸:“轰“的一声炸掉一座房子,“嗖“的一声点起一把大火。
但是,《明月》里对战争的直接描写可谓少之又少。虽然场景在不断切换,情节也不断深入,但是从她的拍摄手法还是能够看出,她在不遗余力地摒弃所有花哨的镜头表达,而是旁敲侧击地用细节讲述时代的**。其中的几个场景印象特别深刻:饿死街头的一具尸体;从巷子里传出的几声枪声和被惊吓的狗吠;父亲带着儿子在树林里草草掩埋死因不明的妻子…… 几个细小的特写,就把战争的触目惊心表露无遗,与高畑勋的《再见萤火虫》异曲同工。
可是,即使在战争的年代,我们在电影里还是可以看到许多人努力去维持着正常的生活。比如在街上如无其事地追逐玩耍的小孩;油干粮尽但还是从见底的米缸扫出一把米煮饭的方母;女人出街前还是要梳妆打扮一下…… 这就是许鞍华想告诉大家的:无论世事如何,生活还得要继续啊!
正如《天水围》里贵姐的母亲说“生活真是艰难啊。“ 但贵姐只是回复了一句“能有多难啊?“就把对生活的不满和无奈一笔勾销。许鞍华想呈现的,正正就是人们在不同时代环境下一个正常的生活。
专注平凡,以小见大,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明月》里的许鞍华,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许鞍华。
细节决定生活,越小的东西越能体现生活的温度。在当下的时代里,你又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尚品宅配全屋定制家具,处处着眼于消费者的生活细节,研究和探索中国家庭日常最平凡的细微之处,根据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下的生活方式特征,推出的“我+生活方式“系列产品,用有温度和贴心的“小设计“,解决生活所需的各种小细节同样以小见大。
生活方式衣柜,将衣柜规划成若干个细小的区域,收纳区、换季区、悬挂区、内衣区、叠放区、私密区,每个空间各司其职,而且尺寸可变,高度可调,将衣柜收纳力提升30%。贴心的细节处理,不再担心衣服和杂物混杂在一起,适应不同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万物归“衣“,满足21*3种生活方式。
休憩与收纳两用的沙发,将沙发扶手改造成茶几,取物方便又节省空间;把坐垫稍微往上一推,里面就是实用的收纳箱,各种杂物就可以隐藏其中,收纳和储藏不再成为问题,让客厅收纳更有条理。
在成人家具设计中,细致地导入“儿童安全系统“,在桌子拐角以及柜门把手等最容易与孩子发生碰撞的位置,采用圆弧收边,避免棱角的出现;橱柜设计降低了台面的高度,还在台面上增设了开放式的儿童专用收纳架,方便孩子去摆放自己的用具,小小的细节大大地增加了对孩子的保护。
厨房墙面设计,充分考虑到下厨时的使用习惯,将吊柜、搁板、挂钩等全部上墙,充分利用墙面空间,给台面腾出更多空间,既方便烹饪美食,又避免了手忙脚乱。
用细节去关顾消费者的生活所需,尚品宅配“我+生活方式“系列,让你可以随心所欲定制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