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的形制也是社会地位和官级品阶的象征
门的形制也体现了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因此也是社会地位和官级品阶的象征。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传统建筑中,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作用主要是供人出入和防卫保护,除此之外,门的形制也体现了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因此也是社会地位和官级品阶的象征。下面小编将为大家重点阐述下中国传统的门文化。
开门为了交通,关门为了护卫,这是门的作用的两面。但古人更多的是着重门的护卫意义。《释名》说:“门,扪也,为扪幕障卫也;户,护也,所以谨护闭塞也”。“门禁森严”成了中国古代城市和建筑群的突出特点。城有城门,坊有坊门。帝王的宫城更是“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北京的许多旧式大宅,除了气势巍然的大门外,多设垂花门作二门,以分隔仆役居住的前院和主人居住、妇女活动的内院,显然是严格区别男女、长幼、尊卑、贵贱的封建意识的反映。
天安门、太和门都叫做“屋宇式”大门,其基本形式与房屋类似,采用梁架结构,上承屋顶,盖瓦起脊,是一座完全独立的单体建筑。按形制大小和等级高低可分为皇家大门、王府大门等。
在中国古代双开的叫门---“門”,单开的叫“户”,古代的门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进身比较深,“屋宇式”大门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高等级的大门还要坐落在台阶之上,官员们讲究门高于路,所以门前要有台阶,但这台阶还不能随便修,也要按照制度来。
六、七品官员门前台阶不能高于二级,五品官门前台阶不能高于三级,以此类推,但台阶数目最高不能超过八级,超过八级那就是九了,九乃数之极,那是代表顶点的数,除了皇上谁也不能用。随着官员晋升,门前的台阶数目会慢慢增加,文人们经常谈的一个词“进身之阶”,其中的“阶”就是从这儿来的。
皇家大门都会镶有门钉,门钉一个是装饰,一个是代表等级,再一个起加固作用。最早的门钉只起加固门板的作用。由于一扇大门往往要由若干块板子拼起来,时间一久容易散开。为了避免散落,就在门板里头穿上带,又怕带不结实,于是再用门钉加固。
后来门钉做得越来越整齐,横竖成行,钉子的数目也就成了等级的标志了。由于皇家建筑体量大,门也大、需要门钉的路数也多。通常皇家竖九路、横九路,王府七路乘七路,亲王七路乘九路,再往下就是五路乘五路。
大门是建筑群的“门面”所在,是给来人留下第一印象的地方;对于路人来说,更是整组建筑的代表。门是建筑物的出入口,是建筑的重要构成元素,《论语·雍也》云:“谁能出不由户?”然而门不仅仅是出入的通口,其文化上的意义远远大于其功能上的意义,这便形成了我们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门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