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情,飘粽香
五月初五过端午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谈起粽子,人们就会想起那个悲伤的传说。
屈原为奸佞所谗,放逐于野外,蓬头垢面,踉踉跄跄,苦吟着一篇《离骚》。
五月五日,屈原凄凄投水而死。楚人哀之。于是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用竹筒装了米,投到水里祭祀这位诗人。
端午的意义,不仅是传统习俗的延续,也是民族精神的弘扬。爱国精神,民本观念,良善美德等,都是今人应该传承与流转、发扬的,都是今人们应该光大的。也正因如此,每逢端午节,人们会自发的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插艾蒿、竞龙舟、饮雄黄、吃粽子。
每一种传统节日都有自身独特的味道,那是传统文化的味道,那是中华民族的味道,这味道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用心酝酿出来。要传统,也要与时俱进,要传承,也要不断创新,要培养,更要不断强化。
赛龙舟:
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