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的厨房转身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50年光阴,要说一个家庭里变化最大的地方是哪里,那应该是厨房了。从烧柴做饭到使用管道燃气烹饪,从黑暗潮湿的环境到如厅堂般漂亮,厨房完成了大变脸
1、公用厨房 一人炒辣椒 众人急忙避
关键词:柴火、木糠
南宁市民张女士今年60多岁了,和许多“老南宁”一样,她有过使用公用厨房的经历。
上世纪70年代末,张女士一家人分到了南宁北大路的一套宿舍。她说,那时候每层楼只有一间厨房,是公用的,一层楼6户人家共用一个厨房。
公用厨房什么样?张女士说,黑暗、潮湿、杂乱。长方型的一个空间,一侧是柴灶、煤炉,另一侧是水泥案板,案板下面堆满了各家各户的煤球、柴火和木糠。
一到做饭时分,公用厨房里便热闹起来,有人劈柴,有人点煤炉,有人烧木糠。由于公用厨房里只有一个小窗口,油烟难以排散,煮饭做菜时常常是被呛得直咳嗽。
让张女士特别难忘的是,那时有一个同事是贵州人,特别喜欢吃辣椒,炒菜的时候总喜欢往里加辣椒。包括张女士在内,大家都特别受不了那呛鼻的辣味,因此每到贵州同事开始炒菜,大家便纷纷抬脚走开,到外面去干其他事情。
2、水泥灶台 简陋小厨房 常备大水缸
关键词:蜂窝煤、水缸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不少单位开始修建新的公用住房,或是对原有的老房进行了加建,于是一些家庭开始拥有了独立的小厨房,南宁人的厨房生活有了第一个质的转变。
据一些南宁人回忆,早期的厨房十分窄小,用红砖或水泥砌成灶台、洗手池和案板,墙壁上预留了隔板,有的铺上了白色的瓷砖,没有储物空间,相当简陋。
市民李女士就住在一栋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厨房里仍保留着最初的“装修”。李女士说,刚开始砌的是炉灶,烧蜂窝煤,天天晚上都放一壶水在上面,第二天起床就有热水用了。后来有了罐装煤气,才把炉灶封了。
记者看到,在水泥案板下面,放着一个如今很少见的大水缸。李女士说,当时经常停水,常碰到做菜时或是洗澡时停了水,很尴尬,因此不少家庭都备着大水缸储水,“现在这个大水缸成了‘古董\’,用不着了,但也没舍得扔”。
3、无烟灶台 凿外墙扩建 藏隐患被禁
关键词:排风扇
无烟灶台,现在很多旧小区里仍可见其踪影,作为厨房的一种曾经流行过的装修模式,见证了一个时期的发展。
无烟灶台是一种向外扩建的灶台。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开始“折腾”厨房,无烟灶台一经出现,便开始流行开来。
无烟灶台需要向外扩建,它通过破坏外墙墙体,扩大了厨房灶台的使用面积,并安装了两个排风扇,达到通风、排放油烟的目的,使原本窄小的厨房有了更多可以使用的空间。
装修工人陈达回忆,十几年前,无烟灶台的生意很红火,每到周末,在小区里均可见到有做无烟灶台的住户。
由于无烟灶台破坏了建筑外墙,直接影响了建筑物本身的安全,在一些城市,因为无烟灶台承重过大,还发生直接坠落事件,因此在各地被明令禁止安装,南宁市有关部门也下文禁止。无烟灶台就这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