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菊黄蟹正肥 持螯饮酒滋筋髓(图)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中医认为螃蟹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活血、通经络、利肢节、续绝伤、滋肝阴、充胃液之功效。
专家称,作为高蛋白的补品,秋蟹对滋补身体很有益,但其性寒,气虚、虚寒、湿重体质的人需忌口。
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又到了丹桂飘香、黄菊盛开的金秋,蟹黄肥厚、蟹膏丰腴、肉质白嫩的大闸蟹和新鲜海蟹又都红彤彤地爬上了我们的餐桌。
持螯斗酒,赏菊吟诗一直是人们中秋时节一大享受。而我们也知道蟹不但是公认的食中珍味,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对滋补身体很有益处。

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防治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它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它的作用与功效,已被现代医学、营养学所证实。
据研究,蟹的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脂肪含量比鸡肉还低。其核黄素、硫胺素、虾黄素和维生素A、B的含量也较高。这些维生素是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抗氧化,增强免疫功能,预防血管硬化、高血压、心脑疾病的重要物质。
特别要指出的是,蟹中所含的硒极高,每100克青蟹肉有82.65微克,高出其他食品数倍到100多倍,而硒是人体普遍比较缺乏的微量元素,它的每天正常摄入(美国权威机构及专家推荐每日的摄入量为100-200微克),对预防多种疾病,尤其是预防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还能保护人的机体不受有毒污染物的侵害,能降低***毒在人体内的扩散等。
蟹的脂肪主要成分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ω-3脂肪酸,它们能降低人体中“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所以,也就降低了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脑中风发生的危险几率。DHA则有提高人的智力,保持神经系统健康,提高性功能等作用。
近年来研究还发现,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
在今天,不少人对胆固醇存在不小的戒心,因为如果人摄入胆固醇过高,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中风,脑卒。一些人以为螃蟹是高胆固醇食物,不敢享用。其实,《中国食品营养成分表》的数据显示,每100克青螃蟹肉中胆固醇125毫克,大闸蟹中的含量是267毫克。而我们日常吃的鸡蛋的胆固醇含量比其高出4倍以上,蛋黄高出其12倍以上,奶油、鲫鱼、银鱼、河鳗等胆固醇都比青蟹的含量高。而且,营养专家认为,人体内的胆固醇有“好”(高密度)胆固醇与“坏”(低密度)胆固醇,而“体内中90%以上的胆固醇是机体自身产生的,通过减少食物中胆固醇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效果甚微”。
具有多方面作用的食疗佳品
中医认为螃蟹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活血、通经络、利肢节、续绝伤、滋肝阴、充胃液之功效。
《中国药用动物大全》以及一些中医典籍,都详述了螃蟹具有清热解毒、散结去瘀、止痛清积、理经疏脉、滋阴健胃、强身健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高血压等功效,并称其对于淤血、损伤、黄疸、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疗效果。蟹肉还能治疗小儿疳积、乳腺炎,产妇乳汁分泌少等疾病,其壳则可治产后宫收缩、跌打损伤,吃虾过敏等。
《中国药用动物大全》一书中有方称:每日青蟹一只(约250克),醋60克,共煮服,治疗高血压。
在两广沿海也流传民间验方:接驳骨时,用公青蟹一只洗净,将蕃桃树第二层皮30克塞入蟹壳内,放小许酒,蒸煮服,连服几天,不但能加快折骨的愈合,而且可以使愈合后的伤口,不会有在天气变化时出现反复痛的后遗症。
还有中医药方称,盐腌的雌螃蟹可治产后风。
河蟹海蟹哪个营养价值高
许多人都觉得,膏肥黄美的大闸蟹比海边时常可品鲜的海蟹更美味,且营养价值更高。是这样的吗?
一般营养专家认为,海蟹与河蟹营养价值都十分丰富,总体来说都属于凉性食物,没有太大差异。
中医专家则认为,河蟹性凉,海蟹稍温和一些,所以药用以淡水蟹为好。
而近来,一些蟹专家对河蟹、海蟹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经比较发现,河蟹肉的热量(103.00千卡)要高于海蟹肉的热量(95.00千卡),其余各项肉质上的营养价值差别不大,唯一不同的是蟹黄和蟹膏。
在蟹黄方面,以雌河蟹黄为好,海蟹黄营养价值稍逊。
在蟹膏方面,河蟹和海蟹之间没有区别,而蟹膏又只有雄蟹才具备。
由此得出结论:河蟹的雌蟹营养价值最高,次之的是河蟹的雄蟹。
如果是河蟹之间比较,那么雄蟹和雌蟹的营养价值,以雌蟹价值为高。
如果是海蟹之间比较,那么雄蟹和雌蟹的营养价值,以雄蟹价值为高。
一顿该吃几只蟹
金秋啖蟹,是许多人一年的盼望。不过,鲜美的螃蟹并非人人皆宜,个个得食。
我们知道,某些病人不宜食蟹:
1.患伤风、发热、胃痛以及腹泻的病人。
2.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肝炎活动期的人。
3.患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的人。
4.体质过敏的人吃蟹可能会出现皮肤红肿痕痒、皮肤疹、呕吐、胃抽筋、腹泻、腹痛等症状。
5.脾胃虚寒的人吃蟹后可能会出现风疹、胃抽筋、腹泻和腹痛等症状。
6、蟹肉寒凉,有活血祛淤之功,故对孕妇不利,尤其是蟹爪,有明显的堕胎作用。
7、哺乳期母亲吃蟹或可诱发婴儿奶癣……
专家称,大多数正常体质的人,吃蟹时配上姜醋同时吃,对健康非常有利,但一次不要过量,一般每顿2只,每周最多食2-3次。如一次过量食用也会增加胃肠道负担;脂肪肝、肥胖者、高血脂、胆囊炎、胆结石病人吃蟹,不能吃含胆固醇较高的蟹黄,每顿仅能吃一个蟹;胃病患者最多每次一只;痛风、高尿酸患者不宜常吃,每次限量。
食蟹之忌
民间都知道,螃蟹性咸寒,又是食腐动物,所以吃时必蘸姜末醋汁来祛寒杀菌。螃蟹的鳃、沙包、内脏也含有大量细菌和毒素,吃时一定要去掉。更不能食用死蟹,因为死蟹体内含有大量细菌和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存放过久的熟蟹也不宜食用。
此外,专家还提醒:
蟹不宜与茶水同食: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均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
蟹不宜与柿同食:蟹肥正是柿熟时,从食物药性看,柿、蟹皆为寒性,二者同食,寒凉伤脾胃,体质虚寒者尤应忌之。且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质鞣酸蛋白不易消化且妨碍消化功能,长时间留在肠道内会发酵腐败,容易引起“胃柿团病”,有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
蟹不宜与梨同食:梨味甘微酸性寒,陶弘景《名医别录》云:“梨性冷利,多食损人,故俗谓之快果。”民间就有食梨喝开水,可致腹泻之说。由于梨性寒冷,蟹亦冷利,二者同食,伤人肠胃。
蟹不宜与花生仁同食:花生仁性味甘平,脂肪含量高达45%,油腻之物遇蟹肉冷利之物易致腹泻,所以肠胃虚弱之人,尤应忌之。
蟹不宜与泥鳅同食:《本草纲目》称“泥鳅甘平无毒,能暖中益气,治消渴饮水,阳事不起”,可见其性温补,而蟹性冷利,功能与此相反,故二者不宜同吃。其生化反应亦不利于人体。
蟹不宜与啤酒同食:民间称啤酒是“鬼佬凉茶”,其性寒,如果以啤酒送蟹,寒上加寒,容易引起腹泻,痛风。所以最好选黄酒或白酒等性温的酒类送蟹。
蟹不宜与香瓜同食:香瓜即甜瓜,性味甘寒而滑利,能除热通便。与蟹同食,有损于肠胃,易致腹泻。
蟹不宜与冷饮同食:冰水、冰激凌等寒凉之物,使肠胃温度降低,与蟹同食,必致腹泻。
此外,还有人认为吃螃蟹后喝红糖水可以驱寒,但专家称,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因为糖水属于甜食,容易在体内产生积滞,不利于消化。
食蟹巧招
和烹制妙法
“擒蟹先擒爪”:有些人食螃蟹,是先掀起蟹盖,吮食蟹膏,然后拗开蟹身分成两边,吃完一边又一边,最后吃蟹钳、蟹爪。而有技巧的人则是先吃钳、爪,这时蟹盖未揭,不会走掉热气。吃过爪、钳后,再掀起蟹盖,享用蟹膏,吃光蟹肉,一点都不浪费。食蟹爪时,可先吃掉两处关节,然后一吸,即可将爪的肉吸入嘴内。
“边蒸边食”:食蟹,一定要食热气腾腾的蟹。有巧妇建议,先在煲内放少量水,即放上饭隔。水煮沸后,把几只蟹放入锅内,蒸十五分钟,便可拿出来食。之后再放新一轮蟹到煲内蒸。当每人食完第一只蟹时,第二只也就蒸熟了。这样一只接一只食,蟹就是热的了。
醉蟹:将蟹放入清水中放两天,再从水中拎出放一天不喂水,然后用酒灌入其嘴中,加适量盐、料酒、葱、姜、糖,装入小口坛子加盖密封,置入冰箱冷藏,一周后即可直接食用。亦可用醉蟹炖鸡或乳鸽,其汤汁醇厚,营养丰富。
椒盐炒蟹配酒:将鲜活净蟹切块,用葱、姜、料酒浸几分钟,拖粉下油锅炸至金黄,加豆腐、姜、葱、盐、酱油等烩出味即可。吃时最好的配酒便是黄酒,而黄酒中又以花雕最佳,也可配一杯冰凉凉的果品出现代风味的大闸蟹。
青蟹粥:将白粥煮沸,先放入蟹、虾、蚝煮1-2分钟以后,再放入鲜墨鱼仔、鱼片再煮2分钟,最后放冬菜粒、头菜粒、花生、姜丝起锅以后,将芥菜、葱花放在碗底,用滚粥入碗即成。此粥以海鲜为主,营养丰富,既有蟹、虾、墨鱼仔的鲜味,又有蚝的营养。蔬菜最后用滚粥一烫,更显出青菜的爽口。不但味道鲜美,而且更具有滋补、祛病和养身之功效。特别适合病人或牙不好的人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