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长:让女儿买菜增加理财观念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据中国五大城市孩子的消费调查显示,广州学生的月消费在1101元,属于偏高水平。学生怎样才能建立好的消费习惯呢?袁长春就称,家长可以给孩子设立帐本,指导学生记账。
他说,“我对女儿也是这样,太早让她知道钱的概念,又担心她从小就斤斤计较。但没有金钱概念,以后又不会理财。所以我现在让她每天到市场时一把菜回来,从而建立她的理财观念。”
行长还称,每年孩子都会收到1万多块的压岁钱。他的处理方式就是让孩子把钱拿出来,以孩子的名义进行慈善活动。这两年他和小孩就捐助了两个贫困大学生和一些贫困儿童。“这样一方面培养孩子的爱心,一方面又让她不乱花钱。”
金融风暴猛吹,已成学校的“时事教材”!近日,在广铁一中、82中等中学的课堂上出现了金融理财课,并邀请银行及证券业人士开讲,在这“非常时期”教学生做好理财计划勿当“大花洒”。调查显示,一个班级八成学生不懂理财,网络消费成学生“洒钱”新宠。不少家长开始为如何培养学生的正确金钱观烦恼,有银行行长更表示,让初一的爱女天天买菜体验赚钱艰辛。
调查:有学生一半零花钱用于网络
在课堂之上,记者随机调查了20名初二学生,结果显示,中学生每月的零用钱平均为100元左右,每年的压岁钱平均在2000元左右,而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中,网络消费比例逐渐向上攀升。
调查显示,20位中学生就有8人具有网络消费经验,消费物品主要是图书、公仔、日用品等,从单一的图书转向多元化发展。班里一名女生告诉记者,平时每周有400元零花钱,平均就有200元花费在网络之上。不少学生认为,网络消费相对于传统消费简单、快捷而且省钱。杨同学去年在网上买了一个动漫旅行包,“是限量版,在商店不一定能找到,但在网上只要输入商品名字,就能轻松买下。”而余同学平时则喜欢在卓越、当当网购买图书和明星专辑。“在商店里要一个一个架子慢慢找,很麻烦,在网上买的话可以便宜四成左右。”
不过,也有中学生害怕淘到假货,所以名牌货轻易不敢网购。“一双正版的nike要700多元,但网购只要100多元,瞎子都知道是假货了。”杨同学说。
学生:全班无一人习惯记账
记者发现,受去年全民皆股及今年金融风暴刺激,父母的一些行为更影响了学生对于“金钱”的理解。传统的“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道理似乎不大受用,而“钱可以再生钱,又可以瞬间变没有。”正成为他们的新认识。
每次过完年,小陈就会从自己的利是里拿出一部分给妈妈炒股。股票赚了,妈妈就会买一些东西“回馈”给她。“我就靠这样‘赚\’到了一部手机,还有……”小陈很是得意。同样,李同学上年利是有1000元,950元“赞助”了妈妈买基金,50元留着自己用,年末时连本带利收回了1100元,利率大约是15.7% 。“那比银行1年的利率高多了!”他兴奋地说。
在提问环节,这些14岁的初二学生的问题就让人乍舌:一位学生听完证券分析师讲述“时间与金钱”关系后,就举手提问道:“省时间可以赚钱,可是赚钱又需要花时间,怎么才能够既省时间又赚钱呢?也有学生直言不讳地问道,“听您的分析觉得投资很有用处,那请问从事证券工作中,时间和收入是不是都很高?” 学生小李向记者提问:“我很想知道怎样才能让300元变成3000元,投资是不是需要运气的?……” 小孩们成熟的问题让老师和嘉宾都深感惊讶。
然而,这些看上去对钱财看重的孩子,对于理财却“不太懂”。记者调查发现,20名学生当中近七成认为“理财就是尽量地省钱”。在全班学生当中,几乎无一人有记账理财的习惯。
学校:开金融课让学生接受家庭现实
在“新理财观”对学生的不断“腐蚀”之下,不少学校也及时开展理财教育。近日,广铁一中的人生规划课就引入金融理财方面的课程, 并邀请中国农业银行东山支行副行长袁长春以及广发证券理财分析师给学生讲述如何理财。“我们发现,青春期的学生有一种攀比的心理,在这样经济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希望教会学生接受家庭的现实,体谅父母,初步学会理财知识。” 广铁一**长助理梅杰说。
上完理财课之后,学校更留下书面作业:“写一份压岁钱的理财计划以及计算家庭当中的恩格尔系数。”不仅如此,学生还要回家思考“如何看待财富以及仇富心态?如何体谅父母?”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