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橱柜里藏着花团锦簇的春天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罗荣小时候逛花布市场的频率跟逛菜市场的频率相同,因为花布市场就在菜市场的对面。那一片的主妇们跟罗荣的妈妈一样,先带着孩子到菜市场称鱼买肉,再挎着菜篮子踱到花布市场,把每家花布摊子挨个儿看一遍。
花布店和菜市场一起逛
摊主们往往很警醒,眼珠子滴溜溜不离开那个湿漉漉的篮子,生怕自家的花布被弄脏。此时最勤快的都是小孩子,母亲们伸手一指点,小孩子们就跑过去把那匹布扯开来看一看,有时候还要披在身上比划一番,母亲们挎着篮子斟酌再三,再次指点江山,边翻钱包边讲“这个来两米“,或者皱着眉头说“颜色太淡了,去看看那匹“。罗荣每次跟着母亲逛布市,都特别积极,因为每一匹她在身上比划的花布都可能变成她的下一条新裙子。
一趟逛下来,常有斩获。母亲把新布放在客厅桌子上,自己进厨房做菜,罗荣则腻在客厅里,把包好的布打开来看了又看,新布的味道扑面而来。母亲有时会把这些新布做成一条小毯子,有时候则会缝成一条被单,有时候则会把罗荣领进隔壁的裁缝店,让店里的老师傅给她量尺寸,用划粉给料子划线,再过几天,罗荣就可以去裁缝店将一件新衣服领回家。
那是一个成衣和量体裁衣各掺一半的时代,直至成衣时代的势头轰轰烈烈地压过来,罗荣回过头去看,才发现,自己无比想念那些散发着布料香味的花布和裁缝店里缝纫机下针时细细密密的嘀嗒声。
橱柜里藏着春天的花朵
成年之后的罗荣几乎再没有到裁缝店去做过衣服,却一直保持了逛布店的习惯。“有时候去家纺店买床单,找不到喜欢的花色,就会到布店去选上一匹喜欢的棉布,买回去自己缝个边。“棉布往往不经用,洗得勤快,就会褪色起毛,罗荣却偏爱这些上了年纪的布,抚摸着那些柔软的布料,她几乎能抚摸到庆祝其中的一段岁月。
罗荣的针线活儿并不高明,这不妨碍她一个劲地往家里囤心爱的花布。乳白的麻布、条纹的棉布、印着碎花的雪纺布……罗荣效仿母亲,用小布条将这些花布捆起来,丢进衣橱。她的衣橱,有一个抽屉专门留个这些美丽的花布,一打开,那些鲜艳的色彩扑面而来,花团锦簇的,就像春天迎面飞来一样。
那个抽屉里有几匹她最中意的蓝印花布,是从水乡带回来的。“很厚实的布,蓝的地方蓝,白的地方白,印着百子图,花朵,叶子,鸟兽,布上还有清晰的扎染的褶皱。“罗荣凑近了闻一闻,还能闻到淡淡的草药味,罗荣说,那是蓝靛草的味道,一闻到这味道,水乡的小桥、河面、扎着蓝头巾的姑娘就回到眼前了。
罗荣的得意之作是一幅由几百个布条凑成的抱枕套,全是平时剩下来的边角料,罗荣花了一整天,一张一张地比试形状和颜色,终于拼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抱枕套。下针、收线、再下针……一针一线耐心缝补那个枕套时,罗荣忽然觉得找到了生活的节奏,跟陶渊明那样: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罗荣有条毯子,做成毯子之前它被雪藏在家里的大衣橱里十几年,是罗荣的母亲从布店里买回来的。麻布上红蓝相间,印着枝枝蔓蔓的藤条和星星点点的红果实,布料很扎实,做衣服太硬,做窗帘太小,做桌布又可惜了,就这样被母亲用布条一捆,丢在了大衣橱里,直到罗荣翻冬衣,才把它当宝贝一样找出来,缝上边就成了一个小毯子。
和其他的花布制品一样,罗荣十分钟情于这条毯子,她常在夏天蜷缩在这条小毯子里,感觉藤蔓和果实都披挂在自己身上,做一个美梦,梦里的世界被五颜六色的花布覆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