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纳说丨制造业寒冬还是机遇?(一)
这几年最火的行业无疑是互联网和金融,而最被看衰的行业应该就是制造业。原先势如破竹的中国制造似乎有点乏力了,甚至有人说制造业已经病入膏肓,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利润丰厚的虚拟经济,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不妨把时间倒推回计划经济时代。
有钱买不到东西,现在看来怎么可能发生。可是在凭票购物的计划经济年代,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粮油票、布票、肥皂票、火柴票、自行车票......有钱没票,你是买不到想要的商品的,有些小供应量商品真的是一票难求。
其实这是一个国家制造业落后,无法满足人民基本需求的无奈之举。当然现在肯定不存在这个情况。可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需要制造业,这一点是虚拟经济永远无法取代的。制造业是关系国家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我想谁都不想回到那个有钱还买不到东西的时代吧?
最近在《逻辑思维》又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怎么理解呢?
制造业的发展不是随随便便建一个工厂就可以了。工厂要开工得有水和电吧,那这就需要当地水利、电力工程的配合;工厂的产品制造好了得运出去吧,那就得修路、修港口、修机场,造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工厂的产品要卖掉需要联系卖家吧,那就得修建通讯设施......
所以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国家制造业的高度发展是需要非常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拥有扎实基础设施的国家,其经济发展一定蒸蒸日上。
比如世界上第一个“世界工厂“――英国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大力发展金融业,可同时工业却在衰落。伦敦成了世界金融中心,可大英帝国却开始走下坡路。
然后美国接过了制造业大国的接力棒,造铁路、修电网、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一路呼风唤雨,成为超级大国。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美国走了英国的老路,华尔街成了世界金融中心,可是制造业却开始衰退。
现在美国让出了第一工业国的位置,中国崛起了。虽然经济总量上,中国还不如美国,可我们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美国。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而我们要清楚的是中国的制造业之兴是来之不易的,不重视发展的话后面大把国家排队等着。
可是如此重要的制造业为什么这几年会被看衰?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出路在哪里?我们下次再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