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柜跨界者说:争当行家里手 术业专攻更能固本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随着大家居的广泛延伸,橱柜行业开始与家居行业其它分支实现交互发展,橱柜品牌与衣柜等品牌纷纷步入对方的领域。从整体来看,当前已经实现多栖发展的多为橱柜、衣柜、地板等行业的巨头,如欧派、索菲亚、大自然、圣象。这些实力派通过战略上的多元化,将品牌价值和整体架构推上了另一个台阶,一时间为众人所侧目。然而,对于一些实力尚不足以支撑多元化发展的橱柜企业而言,跨界,不是新的掘金征途,可能反而是未知的危险沼泽。
跨界意味着更高投入 付出可能不等于收获
虽然包括橱柜在内的整个家居建材行业的跨界潮流正风生水起,有不少企业为了寻求更多的利润空间而加入到跨界行列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跨界企业都取得了预想中的成果,即便是资金实力雄厚,且原有品牌根基稳固的行业龙头,想要在跨界的产品品类中实现盈利也并非易事。
大自然最早尝试跨界木门、橱衣柜业务的方式是自建品牌--大自然德森堡木门和大自然温莎堡橱衣柜,但是因为生产成本偏高,业务表现也并不理想,导致这些业务截止到2013年仍处于亏损状态。不过大自然并没有放弃在橱衣柜产品上的投入。相反,除了在2013年5月宣布签约德国威尔曼橱柜,布局高端橱柜品牌;更在今年5月收购柯拉尼,以“大自然·柯拉尼“橱柜衣柜品牌专攻中端市场;而原有的大自然温莎堡橱衣柜则主要面向工程市场。大自然是首先在地板行业有了深厚的积累才能越挫越勇,也正因为原有的稳固根基,才能有资本在“触礁“的同时做出新的战略布局。
这等底气,并非一般的企业所能具备的。且不论跨界的业绩如何,跨界的橱柜企业能否为新产品品类的设计、生产、营销、售后等环节做足准备还是未知之论。而其中所耗费的资金,以及对人员的需求配置, 对于尚未达到一定的高度的橱柜企业来说,只是沉重的负担。
立足根本坚持术业专攻 集中力量心无旁骛
而在“大跨界“时代,仍然不乏坚持自我路线,只专注于运营好自身单一产品的企业存在,他们不求增加产品广度,只求增加自身品牌厚度。在纷纷扰扰的多元化浪潮中,执着于“自古华山一条路“的企业可能不是孤勇,而是心无旁骛。他们坚信,立足一个领域做透做强,比左顾右盼样样兼顾的结果好得多。
专注于空调业务的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曾说过:“专业化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退路,看起来很困难,但反过来也是最有机会的,它逼着我们把产品做到全世界最好,因为你的产品最好,消费者就会认你,这时你就具有竞争力。“也正是这等破釜沉舟的决心,让格力收获不菲。根据数据显示,格力2013年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35%,而发展多元化业务方向的美的和海尔的空调市场占有率仅为14%与23%。这不能不说是专业化的力量所在。
如果橱柜企业能够秉承的是进行单一产品线发展的战略,那么也就能发挥所有资源能够充分集中利用在一个产品线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制度的优势所在,这个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发展中的橱柜企业。
【结语】
其实一直以来,企业是沿着一条专业路线走下去,还是向相关产业延伸,哪种战略较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在争论的硝烟中,多元化的企业蜂拥而起,专业化的企业我行我素。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化的结果,多元化的橱柜企业可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齐的需求,而专业化的企业则以精耕细作成为行家里手,无论如何选择都可能有力所不及。但只要橱柜企业固守本心,不随便根据外界的变化而动摇发展方向,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赢得消费者认可,那么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也就能屹立不倒。



















